

文|幸福娃
村上春树说:“当你连一个朋友都没有,还能活得很快乐时,那么恭喜你,你的人生境界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。”
人海茫茫,我们却如困于孤岛,那喧嚣深处,偏偏容不下一寸寂静的栖息地。村上春树所言的境界,竟如天边明月一般遥远又令人神往了。
我们仿佛已被无形绳索捆缚于“无人不欢”的境地,似乎非得在喧闹中证明存在。
朋友圈里点赞如星,饭局上觥筹交错,然而曲终人散之后,那份深不见底的寂寞反而更加凶猛地涌上心头,将人吞噬。
杨绛先生晚年时,偌大的房间只剩下她自己,然而她却不曾抱怨过孤独。她静静坐在窗前,低头读书,仿佛只是从容地等候着归人。
外人眼中是冷清,她却安然于“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”的清醒境界。
这并非隔绝,而是“心远地自偏”的澄澈,如陶渊明一般,心静自远,便远离了尘嚣的纷扰。
独处之中,方有真正的心灵成长。没有了外界的杂音,反而更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。
杨绛先生翻译《堂吉诃德》时,每日伏案,不知窗外晨昏更替,仿佛全世界只剩下书桌前的方寸天地。
正是这般近乎“与世隔绝”的专注与沉潜,才磨砺出那传世译笔的精准与通透。
我们常如浮萍随波逐流,不知为何而忙,为何而求。
可一旦无人注视,我们便立即暴露了内心真正所向:那空荡荡的双手,终究抓不住任何东西。
孤独不是匮乏,恰恰相反,它如一片沃土,能培育出意想不到的创造之花。
梵高在阿尔勒的小房间里,世人远离,唯有画笔与色彩为伴。
那无人理解的煎熬岁月里,他竟画出了比骄阳更炽热的向日葵,比星空更汹涌的漩涡。孤寂的土壤,竟开出这般惊世骇俗的绚烂。
杨绛先生晚年独居,在寂寥的时光中,以一支笔回忆往昔,写下了《我们仨》等作品。那些文字朴素如米粥,却熬煮着人间至味。
真正的精神富足,无需借助喧嚣与人群的确认,而恰恰在独处的静默中悄然生长,如《小王子》所言:“真正重要的东西,用眼睛是看不见的”——唯有独自一人时,才看得见灵魂深处那朵独一无二的玫瑰。
村上春树所言那“人生新高度”,并非教人离群索居、斩断情缘。
其深意在于:当心灵有了自足的深度,便不再恐惧孤独的来访,甚至能在独处中品出生命的本味。
唯有内心丰盈,才能不惧外境寂寞。杨绛先生晚年常说:“我只是一滴清水”,那份从容淡然,正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井水不枯,不依赖外界的喧嚣来证明自己的存在。
我们终日惶恐于无人陪伴的时光,唯恐被世界遗忘而仓皇奔跑。
其实不如学学杨绛先生,在窗边安然坐下,静静翻动书页,或只是凝视着窗外云卷云舒。
如先生所言:“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。”
当内心有了足够的深度,那看似孤独的时光,便不再令人畏惧,反而会显露出它最本真的模样——那是生命给予我们的一份厚礼,让我们在寂静中照见自己,在无人处也能开出一片繁花。
当某一天,你不再慌忙点亮屏幕去驱散寂静,而是安然享受那独处的光阴,你便懂得,这孤独的丰盈,恰是灵魂生长最肥沃的土壤。
上一篇:伦敦V&A博物馆偶遇章小蕙, 本人从容貌到体态都不年轻但气质挺好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贵州快三开奖今天结果一定牛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